左宗棠的三位知遇恩人之二:彻夜长谈,湘江夜话终身铭记
林则徐被道光帝遣戍新疆后,1845年底又奉旨起用,但长期心情压抑和奔波,加上夫人去世,林则徐旧疾复发,奏准请假回乡调治。1850年1月3日(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),林则徐从云南回闽,特意绕道将船停泊在长沙岳麓山下,为的就是专门会晤相闻已久,却始终未曾谋面的左宗棠。
匆匆赶来的左宗棠一脚踏上船板,扑通一声跌进江水。等到他爬上船以后,林则徐笑道:“这就是你的见面礼?”二人神交已久,初次对面,如见故人。他们在江上饮酒畅谈,无所不论,直到天明。左宗棠颂林则徐这位65岁的前辈名臣为“天人”,林则徐对这位37岁的这位布衣“诧为绝世奇才”。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旷世情趣使他们像阔别多年的故友相逢,倾心交谈。
这次交谈的内容是广泛的,家事、国事、人物、政务无所不及。左宗棠精通舆地和兵法,林则徐早有所闻,谈论中特别提到西北问题。林则徐说西域屯政不修,地利未尽,以致沃饶之区都不富强,他曾在边部各城大兴水利,可惜功未告成,深以为憾。林则徐认为只要水利兴修,稻田广种,那么西域就能不减东南富庶之区。林则徐还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,将在发配新疆期间搜集的材料和他制定的战守计划,以及沙俄在中国边疆的政治军事动态,全部交给左宗棠,并说:“东南洋夷,或许有别人能够抵御,而日后西定新疆,非君莫属!” “吾老矣,空有御俄之志,终无成就之日。数年来留心人才,欲将此重任托付……以吾数年心血,献给足下,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。”期望之深,溢于言表。
林则徐还亲书对联一副给左宗棠,曰:“此地有崇山、峻岭、茂林、修竹;是能读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邱”。上联写了湘江夜话处的美丽景色,下联抒发了胸怀古今文化的豪情,或许就是对左宗棠的高度评价。不知不觉之中,夜已将尽,两人才相互告别。
林则徐回到福建后,身染重病,知道来日不多,命次子徐聪彝代写遗书,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,称他为“绝世奇才”、“非凡之才”。
1850年秋,左宗棠在长沙朋友寓中听到了林则徐死于广东的噩耗;不由痛哭失声,流泪撰题挽联寄托哀思:“附公者不皆君子,间公者必是小人。忧国如家,二百余年遗泽在;庙堂倚之为长城,草野望之若时雨。出师未捷,八千里路大星颓。”
湘江夜话,对左宗棠影响极大。20多年后,左宗棠舆榇出关,收复新疆。在这片林则徐流放过的地方,他时时处处想起那天晚上林则徐的话语。为此他奏请建省,屯田垦荒,凿修水利,努力将林则徐生前意愿一一付之实行。收复新疆后,左宗棠曾专门到福建林则徐祠拜谒,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,他没有忘记完成这一使命是林公当年的嘱咐和期待。
1881年 (光绪七年),名震天下的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,此时陶澍和林则徐早已逝世。左宗棠重返江宁,物是人非,感慨万千。于是他邀请南京地方士绅集资,于光绪九年建造了“陶林二公祠”,以示永久追慕之心,并写下了“三吴颂遗爱,鲸浪初平,治水行盐,如公皆不朽;卅载接音尘,鸿泥偶踏,湘间邗上,今我复重来。”对联,以陶澍、林则徐的继承者自居。(本文改编自《解密总统府》,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NJHFHHH,在旅行中感触历史)